如果問近年來最火的新聞閱讀方式是什么?那一定是“看”新聞。這里的“看”是實實在在的通過眼睛觀看。因為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2014年中國網民網絡視頻應用研究報告》顯示,去年,中國網民中,有62.2%的人通過移動設備收看視頻,比去年提升了12.8個百分點。而根據企鵝智庫《2015年網絡視頻潛在消費報告調查》顯示,在網民最喜歡觀看的網絡視頻類型中,電影、電視劇最受歡迎,而新聞視頻以33.5%的支持率名列第三。
移動端的視頻新聞顯然已經成為未來新聞行業的一大發展點,對此,一向領跑移動端新聞界的網易新聞客戶端也于今年重磅推出兩檔面對移動端用戶的全新態度節目--《新青年》和《第二種人生》。
創新的新聞形式
智能手機和家庭Wi-Fi的普及推動了移動端視頻的快速增長。移動端視頻短小輕快,多樣化的內容不僅充分迎合用戶口味,而且填補了用戶碎片時間,為移動端視頻的快速增長提供了豐富的土壤。《2014年中國網民網絡視頻應用研究報告》顯示,35.3%的用戶有在網站分享視頻的經歷,5.4%的受訪者表示對微視頻非常感興趣,47.2%的用戶對微視頻比較感興趣,二者之和為52.6%。微視頻、短新聞,顯然已經成為未來移動端新聞競爭的一大重要陣地。
而從用戶年齡層來看,40歲以上用戶使用PC端看視頻的比例在80%以上,其余年齡層的用戶則更喜歡選擇在移動端看視頻。這一年齡定位,正與網易新聞客戶端年輕化的定位相符。
因此,《新青年》和《第二種人生》的推出極其符合市場需求,首先,兩檔節目均采用3-5分鐘微視頻概述,配合H5的形式進行發布,既能達到信息的快速傳播,又能滿足深度閱讀的需求。同時,兩檔節目在播放形式上也進行了創新,《新青年》 每一期將邀請一位青年行業領袖,以類似微型紀錄片的方式講述他的經歷和感悟,引起觀眾思考與討論。而《第二種人生》則是以時下最流行的演講形式展開,每期節目將邀請一位跨界明星講述自己的故事,分享他們對于跨界人生的感悟,給予觀眾追逐夢想的勇氣和開啟不同人生的魄力。
不變的新聞態度
作為網易新聞客戶端的“態度節目”,《新青年》和《第二種人生》當然也沒有忘記網易新聞客戶端一貫以來對新聞質量的堅持。《新青年》和《第二種人生》是兩檔以人物為主題的節目,節目所邀請嘉賓的質量,直接決定了節目的質量。因此,在選取人物嘉賓時,兩檔節目都可說是精挑細選。
目前為止,《第二種人生》已經播出兩期,嘉賓李晨在擔任主持人的同時,也走上創立自己的潮流品牌“MLGB”之路,擔任主持是他的第一種人生,而創立自己的品牌,是他的夢想,也是他的第二種人生,目前,李晨的兩種人生都很成功,而在他看來,成功沒有捷徑,只有不斷的失敗,再不斷的堅持。
而《新青年》已經出街3期,分別邀請到公益先鋒鄧飛、原網易總編輯、現美黛拉APP創始人趙瑩以及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作為“不一樣”的青年行業領袖,講述自己的從業感悟。
鄧飛是調查記者出身,2009年,他在遼寧本溪幫助一位父親從監獄返家,獲助的一家人對他深深的感謝,讓他明白了助人是一件多重要的事情,2011年,鄧飛聯合500名記者發起“免費午餐活動”幫助貧困山區兒童,投身公益事業,2013年又發起“e農計劃”,做起農產品電商平臺,幫助貧困山區農民出口農產品,從記者到公益再到社會企業,用鄧飛自己的話說,雖然他的職業在變,但是不變的是他助人的心。
趙瑩從1999年到2005年到廣州南方都市報任職,2005年又入職網易,再到2014年離職創業,經歷了“從理想主義到現實主義再到以自我為中心的轉變”,但是不變的是她遵從本心,追求自己喜愛的事業的一份心。而Uber創始人Travis,從18歲開始開啟自己的第一家創業公司,到Uber為止,他已經開過4家創業公司,雖然并不是每次創業都能成功,也不是每段經歷都很愉快,但是他享受創業的過程,珍惜每一段經歷,每一個新的創意,并會繼續沿著創業之路走下去。
不難看出,兩檔節目所請的嘉賓,雖然都年紀輕輕就經歷頗豐,但是無論怎么生活怎樣轉變,都沒有忘記自己最初出發的目的,“堅持自己”,這也是網易新聞客戶端今年重磅打造的這兩檔想要傳遞給網友的“態度”。未來,《第二種人生》和《新青年》還將為廣大網友奉獻更多更有“個人”風格的人物故事,引領更多的“態度”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