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菱花集團有限公司創建于1979年,現已發展為集科技研發、生物工程、現代農業、能源供應、國際貿易、房地產于一體的國家級大型企業集團,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員工2850人;資產總額43億元,下轄菱花股份、梁山菱花、正大菱花、菱花味之素、菱花誠志、菱花凱鮮、菱花農科、菱花肥業等十余家公司;產品拓展到調味品、氨基酸、生物制品、綠色有機食品、有機肥料、生物飼料、電汽能源七大系列100多個品種;該公司被評為全國循環經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清潔生產示范企業、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全國農產品加工業出口示范企業、全國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全國食品安全百家誠信示范單位,在科技創新、市場開發、品牌塑造、循環經濟等領域引領行業發展。
4月2日上午,記者一行驅車來到了山東濟寧菱花集團,走進菱花,解讀菱花。提起菱花集團今天的輝煌,不能不提到菱花發展壯大的掌門人和決策者江保安,在濟寧乃至全省、全國的眾多企業家中,老江也算是個功成名就的人了。論地位,連續四屆的全國人大代表;說榮譽,全國勞動模范的至高無尚的金牌;看企業,實力規模在全國味精行業高據前列……照常人來看一個人事業干到這個份上也算是功成名就,該松口氣了。可今天的江保安依然是忙忙碌碌,每天最早到企業指導工作,依然是風塵樸樸,奔波在出差途中,依然是淡薄名利,為企業精打細算聚富生財,依然是三更燈火,思考著百年菱花的事業發展。他認為,艱苦創業和永不滿足是企業保持常盛不衰兩大法寶。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菱花集團董事長 江保安
如果說改革開放的前三十年是眾多企業的依靠艱苦創業實現快速膨脹的發展黃金期,那么經過多番優勝劣汰后的企業精華又面臨著一場發展的大考。一個企業要想保持事業上的常盛不衰,必須要有不滿足,不自傲,不松勁的精氣神。這就要跟上時代,順應大勢,立足實際,開拓創新。從菱花創業之初提出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到菱花二次創業中提出的“艱苦創業、永不滿足”再到打造百年菱花中提出的“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菱花精神在每一個特定歷史環境下的不斷修訂完善,足以看出江保安這位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折沖樽俎一路行來的民族工業巨頭與時俱進的戰略眼光和獨具匠心。全新的思維,不斷進取的精神帶給菱花集團的則是一波波與時俱進,自我加壓,開拓創新,負重奮起。是一幕幕蕩氣回腸,精彩絕倫,賞心悅目,提振人心的好戲連臺。
一、改革創新:三箭齊發大循環
走近菱花,陣陣火熱的氣息樸面而來。以獨具特色的產業結構調整催生出的工農商三業聯動大循環為主要特色的產業化經營、可持續發展的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彰顯出企業發展的新活力。科技創新下建設的年產14萬噸味精大型生產線,發酵產酸率達20%、糖酸轉化率達72%以上,高出行業平均水平10多個百分點,各項技術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且沒有一滴污水流出,實現了味精行業多年夢想的“零排放”。“先打市場、再建工廠”理念培植的市場網絡和菱花產品質量網上追溯體系讓獨具特色的菱花產品挺進國內大型超市,占據電子商務平臺,走上千家萬戶百姓的菜籃餐桌,讓人們品味到綠色、無公害的食品安全內涵。現代化的管理創新讓菱花擺脫了舊的傳統管理模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目標控制、精細管理、效率至上、利潤為先,用大智慧、大眼界、大手筆構勒出一個現代化企業的框架神韻。

微生物發酵主控室
江保安認為,菱花集團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艱苦創業改革創新的實踐歷程。從當初的鄉鎮小淀粉廠到生產谷氨酸、味精的生物發酵龍頭;從自行車送貨搞銷售到營銷網絡遍及全球;從資本運營的初試牛刀,到賽馬機制的選材實踐;從清潔生產的模式提出,到循環經濟的大勢形成;從味精產品的一枝獨秀,到綠色食品的百花齊放,可以說菱花成長的每一步都是艱苦創業與改革創新的有機合成。

液體有機肥灌裝線

菱花產品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面對經濟領域的種種不確定因素和日趨激烈的競爭挑戰,一個成功的企業要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銳意改革,立足創新,當全能選手,打組合拳,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西方不亮東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菱花擁有多年來在自主創新體制下形成的先進的生物工業清潔生產工藝技術,擁有在“先打市場,再建工廠”理念經營起來的,覆蓋全國乃至世界的商業流通網絡,再加上獨具特色的菱花生物肥這種發展現代有機農業的寶貴財富,完全可以形成“以工帶農、以農促工,工農商互動、良性循環,城鄉一體、區域協作”循環經濟模式。菱花超越自我開拓創新正是在這順應現代企業發展趨勢的“大循環”“大調整”“大轉型”中起步的。
在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的大思路下,菱花集團以開拓創新為銳器,以“退城進園”為契機,發揮科技、市場、品牌、循環經濟等優勢,按照“以工帶農、以農促工,工農商互動、良性循環,城鄉一體、區域協作”的發展思路,聯合加快建設100億生態工業園、100萬畝生態農業園、300億商貿物流產業園的工農商大循環“113”工程。企業響亮地提出:通過工農商循環發展之路,與日俱進、開拓創新,加快實施“113”工程,打通工農業有機食品產業鏈,打造全國最大的安全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在此基礎上,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發展布局,在企業建廠50周年時發展成為千億航母。根據這個宏偉的戰略構想,菱花人上下同輿,風雨同舟,在黃河之濱,在希望田野,在大江南北,在廣西北海,拉開了工農商三業聯動,上下循環的三條戰線,著力打造支撐菱花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三大高地。
二、科技進步:循環經濟加速器
江保安認為,實施大循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拓寬企業發展空間,是新形勢下的科學抉擇。既然是科學抉擇,就必然離不開科技的引領支撐。在艱苦奮斗中一路行來的菱花人從不缺乏永不滿足的干事創業激情。也正是這種創業激情和求實作風,讓他們痛下決心,抓住“退城進園”的歷史契機,在“做高水平園區,做國內科技含量第一,做循環經濟效益第一”的三原則下,以壯士斷腕之志,傾巨資用高新技術對老廠區、老設備、老產品,進行脫胎換骨的搬遷、升級、改造。
2012年9月16日,讓菱花人引以為豪生物工業園正式投產。這個梁山角下,黃河岸邊的花園式的生產廠區,壯觀的現代化廠房,國際一流的工藝設備,全自動的自控技術,彰顯出菱花這個現代化企業調整轉型中煥發出的不凡神韻。運用企業國家級技術中心的貯備的研發成果和多年形成的人才技術優勢進行改造后的新廠區采用并集成淀粉無廢化技術、高產酸優質菌株、新型發酵工藝、發酵液濃縮、連續等電、味精轉晶等高新技術與500立方米的大型發酵裝置以及相配套的生物在線檢測自動化系統、全自動包裝設施,實現了工廠現代化、設備大型化、操作自動化、管理精細化、標準國際化、科技集成化、廢物資源化、環境生態化。
在梁山菱花生態工業園采訪時,我們看到這樣有趣的一幕:在企業西邊的涼水池邊,十幾個職工正在捕魚。一網上來,那擺著紅翅的鯉魚,拍著尾巴的草魚,晃著大頭的花鰱,肥肥壯壯,歡歡實實,胖的可愛,鮮的誘人。據企業的同志介紹,這魚是用我們菱花生產循環后的水養起來的。為讓大家對菱花的水處理有個真實的了解,我們搞了這么個樣板試驗,用這水養得魚生長快,無異味,是真正的綠色食品,在我們食堂里做給職工們吃了好幾頓了,同志們吃了都說好。菱花生物發酵中的污水、耗能是眾多食品生產廠家難以逾越的“門坎”。盡管企業一直在增加環保節能投入,但由于行業特點,在生產過程中仍有部分廢水需要排出,而耗能仍占生產成本的較大比例。觀念一轉天地變寬,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路徑和方式,。菱花集團 以 “減量化、資源化、循環再利用”“3R”理論為指導,實施水、能源、物料三大循環,讓資源干干凈凈來、香香甜甜用、清清潔潔去,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最大化。廢水階梯利用,以“減量廢水”與“利用廢水” 為主,以“末端治理”廢水為輔,廢水利用率達到96%以上,基本實現零排放。能源梯級利用,噸產品節蒸汽4噸、節電200度以上。物料循環利用,噸味精回收副產品2.58噸,玉米綜合利用率達到99.9%以上,做到了吃干榨凈。尤其是工業廢料“變廢為寶”,轉化為有機肥料、生物飼料,發展了現代工業和有機農業,促成了工農商循環發展,年循環經濟效益已達2.6億元。

現代化的廠房與設備
運用生物高科技,將發酵工業“廢料”、“廢渣”全部循環轉化為富含各種氨基酸、有機質及微量元素的氨基酸植物營養液和生物飼料,并以此為媒介促進帶動現代農業的發展,形成“工農互動、良性循環”的生態產業鏈條,是菱花集團“大循環”中的得意之作。菱花集團堅持“高端規劃、優質優價、讓利于民”的現代農業開發三原則,采用土地流轉、訂單、合作經營等模式,發展現代農業。通過土地流轉,菱花投資1.28億元,發展5萬多畝規模的現代農業基地。建立了梁山、汶上、任城陳莊等農場,全部采用企業化、目標化管理。菱花的綠色農產品,不僅成為企業又一效益增長點,同時也讓千家萬戶的農民走上了致富增收路。
有人把老企業比作“夕陽”、“老樹”,菱花人通過高新技術的嫁接轉換,在不斷更新組合的大循環中,點石成金,變廢為寶,讓“夕陽”有朝氣,讓老樹開新花,用科學技術孕育出一個萬紫千紅、生機勃勃的全新菱花。
三、管理提升:打造現代企業魂
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管理滯后是一些企業在快速發展路上的通癥。用江保安的話說,個子長的快,難免會缺“鈣”。對菱花來講,把企業做大做強,做強比做大更為迫切。企業管理不外乎硬件投入和軟件提升。在硬件投入上就是要技術創新改變生產環境,在占地1800畝、連綿3公里梁山菱花生態工業園采訪,處處可以感悟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管理創新。過去的生物企業的發酵工序,既是一個勞動力密集的部位,又因溫度高、環境差、出力大,可謂廠里的最差工種之一。新的發酵車間,通過引進高新技術,提升自動化程度,將原來老廠的7個車間合為一個,一個發酵罐的容量相當于過去7倍之多,用工由過去的420人減為36人,在控制室的大型電子屏幕上,時間、溫度、壓力等多項指標數字閃爍變換,操作臺前5位員工操控鼠標鍵盤,全神貫注地修改著參數,掌握著發酵過程。這些年來菱花把練內功抓管理一直當作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并根據形勢的要求,賤予其更多的時代元素。多年來菱花有個雷打不動的早會,在這個會上調度生產經營情況,安排部署工作。隨著菱花的發展和市場的延伸,集團投資建立了遠程視頻會議室,決策者可以在幾分鐘內掌握千里之外的產品信息行情,并及時做出決斷,大大增強了會議的時效。企業現場管理過去是領導下車間到現場。新的廠區一趟下來得大半天。現在通過電子監控系統,各個工序的各類指標,生產現場一目了然。多年來企業的財務都是算盤、計算器加報表,現在先進的電子財務系統會將企業的財務動態每時每刻及時無誤的反映到決策者的眼前。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菱花集團的所有產品通過條碼掃描將生產日期、產地、質量標準、責任人等質量信息在電子質量追蹤系統上顯示出來。不但為企業把住了產品質量關,同時為消費者放心消費筑起了防火墻。

廠房外景
菱花集團的管理不僅體現在硬件建設上,還融入到軟件歷練上 。一段時間以來,從黃土地上一路走來的菱花人又回到黃土地上激情創業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辦一個什么樣的農業,怎樣辦好農業,對于這個問題,江保安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談到,作為“農”字號龍頭企業的菱花涉足生態農業,不僅僅為推銷自己的產品,培育新的效益增長點,更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農業的重復與翻版,而是要通過“工農互動、良性循環、科學運作,優質高效”的方式,打造一個現代農業樣板,為現代農業同時也為企業的多元化經營做點有益的探索。
在這個大思路的引領下,菱花集團堅持用經營企業的理念抓現代農業,在菱花的現代農場中,全部采用企業化、目標化管理,機械化、標準化耕、種、管、收,使基地成為名副其實的新“三農”示范標桿。在農產品質量上,菱花著力構建現代農業三大保障體系,完善標準化生產體系和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做到了質量可追溯、去向可查詢、責任可追究,把好了食品安全的農業原料、工業加工、商業流通“三道關”,從根本上保證了食品安全,取得了“高品質、高產量、高效益、低成本”的“三高一低”成效。菱花集團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經營、訂單農業,做給農民看,教給農民辦,引導農民干,不僅解決了工業自動化程度提高后的富余勞動力分流問題,更是帶動起眾多農民當上農業工人,住進了新型社區,經營起現代農業,走上了富裕路。
四、市場效應:財富聚集的神話
在菱花集團2015年經銷商年會上,記者曾看到,前來參會的客商,既有大型食品生產廠家的商務代表,也有批發市場的零售總代理;既有國內的眾多商家,也有國外的合作伙伴;既有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客戶,也有印度、尼日利亞等發展中國家的商人。許多參會的嘉賓都感嘆到,一個企業的市場能做到這種程度,反映了企業已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科學良性循環。
江保安提起市場開拓感慨良多。現在許多搞企業的人都抱怨廠子開不滿車,產品賣不出去,我認為這其中最大的問題還是市場問題。如果工、農業是大循環的兩大系統,那么市場網絡則是菱花大循環的最終實現效益的重要管道。早在20多年前,菱花提出的“先打市場,后建工廠”理念,首創的“零庫存,把把清”、“買全國,賣全國”已成為多年來企業經營的成功之道。為培育市場,拓展網絡,菱花先后投資15億元,構筑了全球化大市場網絡。“ 菱花”牌味精被授予 “中國名牌產品”、國內味精行業首家“綠色食品”,“菱花”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中國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HACCP、猶太、伊斯蘭等多項國際認證;市場開發上,構筑了遍布全球的大市場網絡,國內市場覆蓋全國所有縣區,進入了大中城市3600多家超市,對外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業務關系,已形成年出口味精10萬噸、創匯1.5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在循環經濟上,成功招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泰國正大和日本味之素等7家外資企業,形成了“氨基酸生物工程為主業、上下游延伸”的產業集群化發展格局,拉長延伸了“農業種植—生物發酵—生物副產品(有機肥料、蛋白飼料)—農業種植、養殖”的循環經濟產業鏈,菱花綠色農產品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在不斷鞏固完善市場平臺的同時,菱花人對市場營銷方式又進行了大膽創新。菱花集團利用網絡優勢,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建立了菱花網上銷售商城,讓菱花產品通過網絡這一方便快捷的銷售渠道行銷天下,惠及萬家。
進入2015年,菱花集團市場戰略又展新姿。菱花與廣西北海新中盛集團合資正式簽約。廣西是中國東盟合資合作的橋頭堡,北海是北部灣經濟區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廣西新中盛集團是以農業多元化、產業化開發為主的高科技企業,產業基礎良好、成長性較強,雙方有著很大的合作空間。菱花集團與中盛集團合作,是為了響應李克強總理提出的“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廣西在中國東盟合作的橋頭堡地位,依托中盛集團的農業基地、北海的旅游資源和菱花集團全球化大市場網絡,尤其是在東南亞的市場優勢,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建設全面啟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契機,在搞好“南菜北運”貿易的同時,著力開發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實現國際農業發展大突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身為濟寧市食品工業協會會長的江保安把做大做強做優濟寧食品的思路想得更大,把組織聯合艦隊開發市場的眼界放得更寬。在本次年會上,老江自掏腰包,專門開出濟寧食品展區,將最好的位置拿出來,讓濟寧各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無償使用。金壁輝煌的萬達酒店大堂里,長達幾十米的展臺擺放著微山松花、麻鴨、玉堂醬菜、利生面粉等濟寧名產,就連南四湖農場的西芹、蓮耦等時鮮蔬菜也登上了大雅之堂,讓前來參會的客商爭相訂購。有人說老江這個會長是當的最實在。為了濟寧食品工業的發展,他多次帶著各家企業老總進京“充電”,請國家部委領導、知名專家學者講解政策法規,發展走勢、市場營銷、信息網絡,使濟寧食品企業抱團闖市場,攜手創大業,形成了共享營銷資源、共享市場網絡、共建研發中心、共同開發市場的命運共同體。在濟寧,20多家協會認定的“名優食品連鎖店”,讓當地人品嘗到真正的名產名吃。在上海、北京成立的市場研發中心,舉辦的市場營銷培訓、產品展銷、發展戰略培訓等活動,進一步叫響了濟寧品牌。
年會剛剛開過,老江又馬不歇鞍踏上了了新的市場開拓。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社區市場的興起,江保安的目光又盯住了網上銷售和專營便利建設。在北京期間,老江帶著市場營銷人員找專家,看網點,走市場,進社區,作了廣泛細致的市場調查,并與深圳某科技公司簽訂了進一步做強做大菱花市場的戰略合作協議。江保安談到,現代企業的發展關鍵,不僅僅是產品產出來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產品賣出去的問題。真正意義上的做大做強做優最終要靠市場實現,菱花集團提出的銷售收入過300億元的目標其根本保障就是做大市場。按照菱花下步的市場戰略構想,就是在鞏固提高原有營銷架構的同時,針對當今市場的走勢,順應當今大眾的消費需求,充分發揮菱花的品牌、質量、市場優勢,開辟菱花營銷的第二條戰線。一是發展電子商務銷售。通過互聯網電商平臺,將以菱花產品主導的濟寧名優特產品通過不同方式有機整合,進一步打響濟寧制造,加快建設菱花安全綠色生態食品阿里巴巴。二是順應社區發展的趨勢,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建設菱花安全綠色生態食品專營便利店,滿足社區居民快節奏、高質量的配套消費需求,真正讓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食品。通過一連串市場組合拳的打出,力爭實現菱花年銷售收入300億元的目標,催生出一個紅紅艷艷,生機勃勃的新菱花。
下一步,菱花集團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將工農商循環經濟模式復制、擴大到全國和世界各地,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整合國內國際兩大市場,實現企業跨躍式大發展,打造國際化百年老字號企業,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永立潮頭繪宏圖,風正揚帆正當時”。在董事長江保安先生的帶領下,菱花集團這艘巨型航母已乘風破浪、揚帆起航,將以只爭朝夕的拼搏精神、勇往直前的豪邁激情,歷精圖治、銳意進取、培植文化、打造品牌,鑄造更加輝煌的燦爛明天!(趙皆忠 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