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通過新疆口岸發往歐洲的固定鐵路班列已有“鄭新歐”“渝新歐”“蓉歐”等多趟,主要出口貨物為筆記本電腦、液晶顯示器、服裝百貨、汽車備件、存儲器等。為了實現“快速、準確、優質”的通關目標,烏魯木齊海關對發往歐洲的專列實行24小時預約通關,確保貨物通關手續隨到隨辦。(新華網6月1日)
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絲綢之路”經濟帶又重現生機,對國家經濟、社會、文化的大發展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鐵路運輸作為助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主力軍”,儼然已成為這段“黃金之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運輸方式。奔走于“絲綢之路”的多趟專列,不僅為我國中西部企業出口歐洲開辟了“安全、高效、低成本”的物流通道,也成為內陸地區與外界相互聯結的“紐帶”,同時大幅推動中西部地區的電子產品和工業制成品的發展。
鐵路運輸向來被冠以“安全、便捷、高效”之最,加上它貨物承載量大、受氣候和自然因素影響較小的優勢,在大宗物資的運輸方面深受人們的青睞。因此鐵路運輸憑借它超高的“性價比”成為中西部企業的“首選”。加之相關政府部門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的大力扶植,目前,烏魯木齊聯合全國90個海關單位建立了轉關業務往來,與天津、西安、北京等22個內陸海關啟用了跨關區“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的通關監管模式。此舉加快了“快速、準確、優質”通關目標的實現,成功打造了“絲綢之路”交通網絡的完美“升級版”,將專列通過這條“黃金線路”的時間大幅縮短,有效保障了列車的運行效率,令人拍手稱快。
目前,中國正聯手多國商建歐亞高速鐵路網,此舉不僅將高速鐵路作為一張亮麗的“外交名片”展現于世人,也加快了中國高鐵技術對外輸出“專業化”、“產業化”的進程。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鐵老大在“市場化”的競爭環境中迅速出擊,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一舉將中國鐵路的高新技術延伸出國門,讓鐵路運輸成為“新絲路”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強有力的物質基礎保障與智力支持。
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步伐的加快,鐵路作為貫穿歐亞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在加快“新絲路”建設中的優勢地位愈發顯著。這條貫穿歐亞的“黃金之路”是維系國家與地區間溝通的紐帶,而奔走于其間的一趟趟列車所擔負的不僅僅是國與國之間物質資料運送與配給的重任,更多的是承載著中歐各國間跨世紀的友誼與共同發展的美好期盼,那一趟趟飛馳的貨運專列將重振絲綢之路經濟帶昔日輝煌!
作者:瞿寧